冬至到了,大家相互问候,嘱咐要包顿吃饺子吃,日子过得还真快,春节的车票也开始抢购了,各地的游子盘算着假期,计划着哪天回家,进入过年模式。老家过年的年味渐渐的清晰了起来,俗话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单说石家庄地区的风俗习惯就不尽相同,特别是年节更是丰富多彩,代表性的春节习俗也是各有特色。1、井陉,每到过年必有各种花会,过十五、闹十六的习俗就更是热闹非凡,红脸社火、拉花、撵虚耗、龙鼓、战鼓、抹牌、戳脚等均是你唱罢了我登场,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井陉拉花,这个源于民间的非遗项目经多次挖掘、整理、发展,舞姿舒展大方、刚柔并济,音乐古朴典雅,已是享誉全国,名扬海外。2、正定,有一只传说中的战鼓队,他们的表演铿锵有力,助威壮胆,催人奋进,这就是常山战鼓。历史悠久的战鼓明代已盛行于民间,历史上正定是“常山郡”所在地,“常山战鼓”因此得名。在春节、庙会等重大节日、活动中都要请其助阵,它的表演能够产生一种心齐志坚、所向披靡的豪迈感。3、藁城,正月十五闹花灯,藁城的灯会吸引之各地游客前去参观。兴与东汉的宫灯因制作技术传入民间,而藁城制作的纱灯,以美观明亮、耐风耐用为特色,遐迩闻名,宫灯成为传世不绝的藁城特产。这个家喻户晓的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因其外形精巧、结构简单,色彩艳丽,寓意吉祥,已成为新春佳节装点家居、馈赠好友的最佳饰品。4、无极,每到过年人们都会用剪纸来制作一些窗花、灯花悬挂于门窗之上,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感受,形成一种欢快的节日气氛,久而久之形成了无极剪纸造型丰富、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的特有风格,加上汲取了山西和天津杨柳青年画风格精华,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剪纸艺术。5、晋州,发源并流传于晋州境内的东宿和城关一带汉族民俗舞蹈,以舞者持伞表演而得名“晋州官伞”,古代官伞是统治者炫耀权威、地位的工具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习俗的变化,官伞逐渐消冲破社会等级的束缚,去掉了“官”的本意,成为营造喜庆、热烈、祥和的新春节日氛围的民间舞蹈艺术而流传于民间。6、灵寿,有一种独特的文艺表演形式,就是正月十四至十六演出的“慈峪抬阁”,这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久远的历史,巧夺天工的造型艺术,成为周围方圆几百里节目的佼佼者,它有着较强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只要演出,就会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赏。7、鹿泉,武秧歌、蹭儿、龙灯、花灯、大头舞、跑竹马、六大背、八仙庆寿、拉碌碡、高跷会、跑傻官等特色的民俗表演,都是鹿泉过年期间保留的比较传统且流传较广泛的花会。8、平山,其非遗表演,抬黄杠,踩高跷、牛斗虎,西调秧歌,脸子会,丝弦等,不仅是儿时的记忆,更是平山民俗的传承。春节期间也是纷纷出场表演,给大家带来了新春的快乐与吉祥。欢迎留言!更多的旅游心得及感想,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