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能想到我熟知的这两座小城,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全国人民面前登场而且长居热点头条霸屏数天,藁城的gao字这个读音以封城全区停摆的代价让大家认识。一直抗拒接受家乡成为疫情重灾区的事实,咱扛过了非典,躲过了首波疫情,低调安安分分的河北,你说你咋没跑赢冬天的新冠呢?
年春节回家过年的愿望变成了一个奢望,从12月初我可以回老家过年的雀跃期待转折成了我还能过年吗旋即又为你怎能回家过年!怎能回家过年?是啊,我的小城他还在在兀自坚强地挺着,.我那父老乡亲们在以各自的方式为家乡奋战加油,这时候还给家乡添什么麻烦。
南宫
南宫是我最熟悉的陌生城市,离我家小村大概25里的的样子,小时候到叔伯姑姑家玩去过两次,对南宫的记忆定格在二姑凌晨四点起床摆摊炸果子上。那精致的金黄的圆圈在油锅的里打个滚,便捞了出来,盛在铁盘里一个个端送到客人的桌上。南宫的果子比我们镇上的偏小巧,炸得酥脆,刚出锅的香脆果子或鸡蛋挑担配上隔壁摊子上的老豆腐,再撒点韭菜花,早餐那叫一个香,至今我吃过南北方很多地方的早餐,毫不客气的说,南宫城里的果子绝对是我吃过的最绝的油条早餐,没有之一。另外极具特色的大饼卷肉和熏肉也是南宫一绝,疫情结束后,有机会路过的朋友也一定不能错过。
疫情来袭,南宫封城,街道闭市,小城空巷,繁闹的小城按下了暂停。南宫小城人多医护力量不足,大规模相应核酸检测心有余力不足,还好援冀核酸检测医疗队陆续到达。所幸,南宫地区发现得较早,阻断比较及时,而且目前值得期待的是南宫已经连夜在给全市四万余人接种了新冠疫苗,除了有基础病的不能接种,余下的自愿接种。给二姑去电话,因为她有高血压没能第一时间接种,他们窝在家里数日,已经做完了两次核酸检测,只是现在隔壁街出了个确诊病例接触者,多少有点瑟瑟发抖。家里还有大白菜和面粉,我二姑说笑呵呵地说没事,能坚持。身处高风险地区,临了她还在叮嘱彼时咳嗽的我,你多喝水,少出门,医院抓中药。
南宫湖夜景
藁城三绝『宫灯,宫面,宫酒』
藁城是座历史小城,早在明嘉庆十三年由当时的县长老大尹耕聘请才子李正儒历史两个月编写了()刻本,后经清朝康熙三十七年增修五九年重修,光绪七年续补,到民国二十三年增补,四个版本贯穿藁城历史。其内容涵盖政区、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杂记八个部分。
藁城于西汉立县,境内有春秋时期的肥子国遗址,至今多年历史,可以说是个有底蕴的地,在台西村古墓边上还竖有文物遗址的标志,多年前的娃们还能挖出个不在意的小玩意儿来,现在里面还有没有物件就无从考究了。
藁城有三宫,宫灯宫面和宫酒,历史悠久。其中宫面是清代宫廷的贡品,当年是给皇上吃过的东西,纯手工制作,条细空心。藁城宫灯始于东汉,盛于隋唐,相传清雍正年间,藁城屯头村一李姓老汉有做灯笼的手艺。每到年节,便做几对灯笼挂在自家门口增添节日气氛。有一年,他做了几对精制的灯笼到藁城集市上去卖,恰被县太爷看见,并全部买下,挂在县府整日观赏。后来县太爷又将灯笼献进宫内得到了皇帝的欣赏,灯笼便从“贡灯”变成了宫灯。藁城的宫灯制作,以梅花镇的屯头村为中心,产业辐射全城。简单讲,您看那北京天安门城门楼的宫灯都是藁城出的,每年过年大街小巷城里乡下,家家户户悬灯挂彩,那是喜气洋洋。藁城的宫酒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征讨王莽路过藁城,纳郭庄村郭昌之女郭圣通为妃,郭家献上两坛藁城所产浓香醴,刘秀喝后赞赏不已。刘秀称帝后下圣旨,藁城浓香醴为皇宫专用,禁止出售,廉州宫酒从此名声在外,不过在民国年间由于战祸连连,酿酒业萧条,藁城宫酒工艺一度散落民间。在藁城县建酒厂,开始研究挖掘整理宫酒工艺,才酿出了新一代宫酒。
我家倔驴的老家是藁城下面的一个村,距离台西不远,他们小时候人手一部藁城县志,所以提起自家县城历史也能说上几句,总是透着那么几分傲娇。我们那村是千人大村,村里有不下五个果蔬菜熟食小店,离首发小果村距离70多里地,早在首例疫情发生之时已经封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