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有月,光摇树
愁如许
惆怅几回看
向东阑
鹪鹩还占枝头语
蝴蝶又来丛里闹
藁
城
宫
灯
元代
文化遗产
中国宫灯看藁城,藁城宫灯出屯头。”一入屯头村,大红灯笼挂满枝头,大大小小的宫灯厂星罗棋布,来来往往运灯笼的车辆穿梭如织,一派繁忙喜庆景象。在石家庄藁城屯头宫灯博物馆,藁城宫灯传承人、藁城宫灯协会会长白会平谈起宫灯的历史和发展,藁城宫灯历史悠久、产品丰富多样,其中“中国民间纸雕彩灯”荣获9项国家专利,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悠久
藁城宫灯始于东汉,是由古人用的纱罩灯衍变而来,是中国彩灯中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屯头村作为藁城宫灯的起源地,和清乾隆皇帝有密切的关系。相传清乾隆年间,皇帝下江南路过藁城,看见老百姓门前挂的红灯笼,外表华丽,工艺独精湛,并带回宫中悬挂,因此得名“宫灯”。
创新思路
屯头村创新思路,致力于宫灯生产的转型升级,曾先后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特许商品。这两年,又先后研制开发出“中国梦”、“核心价值观”等系列新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宫灯企业还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通过建立销售网站、开设网店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宫灯的知名度和销量。缝红布、穿骨架、烫印花、粘金饰、安穗子、打包装……一个个宫灯在屯头村民的手中相继完成,销往山东、河南、山西等国内市场,每年从屯头村走出去的宫灯数量上亿。
走出世界
宫灯在中国有上千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靓丽符号。如今,藁城宫灯依靠开拓创新,老技艺焕发新生机,老产业迸发新活力,不仅占领国内90%的市场份额,还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亮相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北京APEC会议等世界级舞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靓丽符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