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吃个香喷喷的大油饼竟然这么难

当一捧捧稻谷,一畦畦蔬菜,化作餐桌上的佳肴、成为舌尖上的美味,我们可曾想过,春寒料峭中的播种、暑热如蒸时的劳作?面对“每年浪费粮食万吨”“每人每餐浪费93克”这样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可还记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传统?

每一粒小麦都像他的孩子

都要放在心尖尖上

东经度,北纬38度。冀中平原,石家庄藁城区,永安国家粮食储备库。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的永安国家粮食储备库。(总台央广记者孟晓光摄)

8月21日早上9点,储备库工作人员正在给种粮大户苏吉平的夏收小麦进行检测定级。

越过粮库的窗户,苏吉平正踮着脚尖,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测量仪。

永安国家粮食储备库正在用仪器对小麦进行检测定级(石家庄台记者刘英志摄)

收粮工作人员:每升克,这是属于一等,这是国家标准确定的,大于克就是一等……

听到“一等”两个字,苏吉平抬起满是老茧的手拍了下大腿,黝黑的脸庞终于绽出笑容,嘴里不停嘟囔着“对得起今年的辛苦”。

苏吉平说,小麦投资特别大,周期特别长,“从一粒种子播到地里以后,大概需要的时间都是在天左右,这一亩地成本就在~(元),那亩我要投资得六七十万元。有些没种过地的,他体会不到种地辛苦的感觉。”

石家庄藁城区种粮大户苏吉平(石家庄台记者刘英志摄)

冀中平原已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技术也让田间管理变得更科学,但麦农苏吉平说,从播种到收获,历经出苗、返青、孕穗、灌浆等生命历程,近二十道种收工序,以及多天的风吹日晒,才能换来一粒小麦的成熟,所以每一粒小麦都像他的孩子,都要放在心尖尖上。

“不是说咱们把它种上了以后,都在家坐着光等着收获,”苏吉平说:“虽然是个农民,我得当个企业来抓,我这一家老小就得要指望它吃饭。你比方今年它出现冻害,小麦上部全部是一片白的,只能是进行药物控制,把损失降到最低。你还得考虑小麦的安全问题。”

同时,小麦在成长过程中可谓磨难重重:病虫害、低温冻害、倒春寒、干热风,哪一个都可能让小麦遭遇绝收的灭顶之灾。好不容易熬到了6月小麦成熟,但要想颗粒归仓,还得和老天爷“抢”时间。

“每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