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s://m.sohu.com/a/260285967_100039581
年前,邹、滕、峄三县无中等学校。鲁南这几县的高小毕业生,只有负笈去济宁七中、泰安三中、曲阜二师,稍远者则到济南攻读初级中学。因此一些家庭贫寒的学生,高小毕业后就只得辍学。年,在山西军队供职的滕县人杨士元(字文卿)师长,为使桑梓学子能有更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准备在滕县建立一所初级中学,于是滕文中学便在年正式成立。这实为鲁南几县高小毕业生的一大喜事。
建校后,由于校长朱银山等人的辛勤耕耘,第一级学生于年暑假毕业,参加了山东省中等学校会考,成绩全部及格,以后第二级、第三级连续获得及格,故滕文中学蜚声一时。同时也因成绩卓著,受到山东省教育厅的嘉奖,拨给了补助金,并准予在山东省教育厅备案。这也吸引了滕县籍在济南各地读书的学生,如董一博(字广文)、刘广铸(字鼎宜)、刘广铿(字茹卿)等纷纷转回本县,插入滕文中学就读。到年暑假,招收了第六级(两个班)。前后不到六年的时间,共招收学生人左右,当时的在校生就达人。“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当年12月初,日军已渡过黄河,学校被迫停办,师生纷纷离散,有的参加了救亡工作,有的回家躲避战乱。兹据本人的记忆,将这所学校前后五年半的经历,从成立以及进行的各项工作,简述如下:
一、因陋就简中诞生
山东省滕县私立滕文初级中学,于年酝酿,当时选中城内西南隅吕祖庙一带为校址。吕祖庙原为滕县县立第一初级小学校址,因要办中学,故将县立第一初级小学停办。学生转入其他初级小学(笔者即当时第一初级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转入到东门大街关帝庙县立第五初级小学)。经过一年多的改建,基本上是以破旧的吕祖庙的几个大殿及东西厢,连同第一初级小学的四个教室(面积约十几亩)作为校址。因该校系私立,学校的一切经费,是由董事会担负,主要出资的是杨士元董事长,其他董事(聘请的一些城绅)也各出一定的资金,其次是学生所交纳的学杂费(学费6元,杂费1元)。又因学校系初创,一切桌凳、教具、图书、仪器均需购置,所以经费较为艰窘。
在开学典礼上,由校方发出请柬,请来了本县的县长、教育科长以及本地的城绅高熙喆翰林等,还有书院小学、培英小学、五三小学的校长高显亭等人,当时只招收了第一级一个班50人,人数虽不多,但形势较为庄严。会后并留餐、留影纪念。
二、重金延聘名师
为了把学校办好,董事会不惜重金,从北京大学等名牌学校的毕业生中聘请校长、教务主任、训育主任及各科教师。校长每月薪金元,教务主任薪金元,最低的艺体教师也在60-80元。各科教师均具有一定的教学经历与水平。校长朱银山,字景韩,东平县人。教务主任史凯元,字舜相,河北安国人。语文教师张德明,字绍唐,河北省藁城县人。史地教师马曰川,河北省邢唐县人。以上四人均系北京大学毕业。训育主任王伯韬,河南省人,河南大学毕业。理化教师李恒钊,吉林省人,北京辅仁大学毕业。生物教师李维周,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美术教师魏而寿,山东菏泽县人,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体育教师王冠周,毕业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会记为吕传铎,还有童子军教员XX。以后班次增多,滕县教育科长的妻子XX,中国大学毕业,也来校教过语文课。
从当时在校教课的教师来看,不仅业务水平很高,而且学识渊博。如朱银山校长兼教英语课,教务主任史凯元教英语课,训育主任王伯韬教数学课,美术教师魏而寿兼教语文课,体育教师王冠周兼教数学课。
三、稳步发展和扩建
学校开始建立的前几年,由于社会上对学校还不了解,来报考的学生不多,因此第一、二、三级均招收一个班,全为男生,每班50人。以后成绩较优,报考人数逐年增加,从第四级开始,以及第五、六级均招两个班人。但报名人数增加到人左右。到年底,在校就有六个班,共余人,这在当时也是初具规模的一所初级中学。
校舍,一开始只有吕祖庙的庙址,有前面两个大殿,东南的一个为校长室,正面的一个为教务处以及教员准备室。教室最多到6个,大殿为大礼堂兼音乐教室。还有后楼为教员宿舍,西北角的小院里为图书馆和会记室,大殿前的两厢为学生宿舍。操场有两个篮球场,排球场一个、网球场一个、米跑道及蓝屈式米跑道一个,沙坑一个。当时大门比较简陋,门内东屋为传达室。工人有韩光友等3人。体育器械室兼体育教师的居室,理化实验室、生物标本室及史地挂图室为一个三间的后楼。到年,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及学校的发展,原来的校址已不敷应用,故把庙前城墙内西南角一带(当时住着不到二十户人家),全部进行购买,将所住的各家迁往他处。这样自西门里往南一带,均为滕文中学校址,估计约30余亩。并在原办公室前,兴建两层的教学楼共八个教室,中间门楼三层。这部分教学楼,一直没有正式使用,只是在年10月后,由平原中学南迁的几个班的学生,及本校初三两个班,使用了不到两个月。
四、严谨治学
这个学校,从一开创就在教学上严格要求。教师认真教,严加督促检查。学生认真学,兢兢业业,都有争取好成绩,为母校增光,为国家为乡梓服务的思想。教师备课,相当认真。每日学生上晚自习点汽灯,教师都自觉地下来辅导检查,以及解答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学生就寝后,绝大部分教师,还要坐下来备课。语文教师张绍唐,每讲一篇文章,对每一个字词都很认真,他从造字的起源,从说文解字,从每个字的形、音、义各方面进行讲解。该背的课文一定要求学生背诵,还自选些应时的文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后,人民要求抗日,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他选了孙中山先生的《兴中会宣言》及《东北的一角何时可补全》等文章,并常提到民族英雄史可法、岳飞、文天祥等人的报国之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史地教师马曰川,每讲朝代、国家、省、区,都介绍大量史实,与各地的风俗人情、名胜特产相结合,使学生听得绘声绘色,记忆深刻。如讲到东北的气候时,他不仅介绍了东北的“三宝”以及大豆、高粱,还把诗人描写宁古塔气候的文章,抄给学生读。对广大学生进行了生动、深刻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音乐课教了很多抗日救亡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陆歌》《工农兵学商救亡歌》《打回老家去》《流亡三部曲》等。
对于知识的检查,实行月考、学期考、学年考及毕业考等。每学期实行三次月考,一次学期考,到学年及毕业,进行学年考及毕业考,均考试全部学习过的知识,毕业考不仅要考初中三年级刚学完的知识,对于初一、初二所学的也均要考一遍,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部能融会贯通。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解题能力,每年举行作文竞赛、数学竞赛各一次。作文竞赛全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各年级评定出一、二、三等奖,公布获奖名单,以提高全校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解题能力为目的。
此外对于学习差、跟不上班的学生,实行严格的留级制。规定一至两门不及格可以补考,三门以上不及格则要留级。如果补考不及格,则留待初中毕业时,再给予一次补考机会,如仍不及格则不能毕业。每学期的成绩,要以平时检查(含作业分)、月考及学期考,三项按比例来确定。学年成绩要两学年平均,毕业考试则单独记成绩。这些严格的规定,促使学生平时认真学,不能只靠最后应付考试的办法。
五、日常管教
学校除对日常工作抓的较紧外,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都寓教于各种制度及活动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时间,平时没有迟到早退现象。住校生严格起床就寝时间。晚自习由训育主任点名。王伯韬老师拿着全校的点名册,全部检查一遍。培养了学生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学校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学生有事有病请假,要填写请假单,回校后要马上销假,如不办理销假手续,既做旷课论,旷课累计达1周,即行除名。
训育主任还常常早操或晚自习后集合讲话,经常讲些有关学校发生的事件,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互助友爱以及当前的局势等。另一方面从童子军的管理角度,讲些童子军的信条,“智、仁、勇”及“日行一善”。养成学生我为人人、舍己为人的好品德。
学生的组织,有学生自治会及童子军的大队部。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
由于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学生一般都能理解,学习是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今后的报效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比较明确。年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绝大多数同学积极响应,后因当时的政府下令早放寒假,大家愤愤离校。年为响应抗战的号召,不少同学报考空军,学习救护。以后滕县沦陷于日军之手,有不少的同学随当时的一些教师,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滕县的抗日救亡宣传队,多系该校学生。董一博、黄岱甡等同学在抗日战争中,以及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做出了不少贡献。
集会演讲六、校园活动
对于学生的培养,本着有劳有逸的原则。该学习时认真学习,该活动时认真活动,该休息时尽量休息,从不为学习而加班加点。每天举行早操、晚会制度。每日下午第三节课,开始为课外活动时间,学生自由活动,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上均聚满了人,有一些不爱体育活动的,去图书馆阅览室;也有的在宿舍里练习乐器,有口琴、笛子、二胡等,还有话剧团的组织。由于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学生悠然自得,也更热爱自己的学校。
节假日一定要按规定时间进行放假,春假新年均放一周,完全由个人支配。美术老师魏而寿曾号召同学们到地里写生,有一个春假,魏老师带领几个同学到曲阜去写生,带回来不少作品,以后在课堂上展览。
学校在春、秋季,分别举行田径运动会,还有篮球、排球、网球比赛。还组织学生远足旅行,有一次全校同学,到城东的小吉山去旅行,还结合童子军课,联系旗语等活动。当时在校上学的学生,都感到生活充实,有劳有逸,精神饱满,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学校在间周的纪念周上,举行学术报告会,由各科教师主讲。各科教师都以本学科目前的发展形势,当今的成就,以及如何结合课内,讲了许多新的信息资料。学生们听来甚感兴趣,都感到帮助很大。美术老师魏而寿曾讲:“美术的视野问题”,讲到视平行线以下越远越高,视平行线以上越远越低,并举例李白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由于视野问题,激起了学生们莫大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终身难忘。
学校的话剧团,在年“七七”事变后,到新市场剧院以及街头多次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救亡话剧。理化教师李恒钊系吉林省人,以亲身经历的流亡生活,在舞台上沉痛激昂地唱起“流亡三部曲”,声泪俱下,歌不成声,全场为之哭泣。这些活动,为救亡图存,发动群众,积极抗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七、鼓励上进
为了鼓励学生取得优秀成绩,学校设立奖学金制度。规定月考、学期考及学年考试,各科平均成绩达90分以上者为一等奖,奖金2元;平均分85以上者为二等奖,奖金一元五角;平均达80分以上者为三等奖,奖金为一元。作文及数学竞赛,优秀的卷子除公布外,还要评给奖金。
以上这些活动,虽奖金不多,但对学生鼓励很大,得到奖学金不仅在精神上受到鼓励,而且还可拿来购买书籍,订阅杂志报纸等,无形中督促了学生努力学习,培养了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学生成绩的取得,这也是起到作用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