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防治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16602.html
说起石家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会想到耿村民间故事,它曾经被国际学术界名人称为“全世界第一”。藁城区的耿村,被媒体报道为“中国故事第一村”。年6月,耿村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耿村西口
故事讲述风气的形成
耿村属于石家庄市藁城区小常安镇,现有多人,是冀中平原南部的一个普通小庄。它西距省会石家庄45公里。耿村有一个庞大的民间故事讲述群体,我们石家庄和藁城驻耿村民间故事联合普查组,从年以来,已见到公开讲述者余人,占耿村人口的五分之一。年到年间,我们先后命名大中型故事家77人,如今健在的故事家47人。其中,大故事家靳正新能讲多个故事,为河北故事讲述量之最。年,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民间故事讲述家”之一。
耿村故事讲述之风的形成,来之久远。明朝初期,靳氏家族被官府征来,为朱元璋义父耿在辰守墓,之后渐渐形成了以靳姓为主的村落。明朝时,当地就有口头讲故事习俗。
曾几何时,耿村处在从山西娘子关到山东临清的一条大道上,那时推车挑担的商贩常常在这里歇脚借宿,夜晚无事他们就讲遇到的奇闻怪事。
到清朝康熙年间,村里设立了农历一、六日集市,来这里住店摆摊或长期开门市的商人就更多了。其集市规模大到上万人,前一夜宿店者多达千人。
当地早就有“一京二卫三耿村”之说,形容其商贸风气之盛。村里每年农历四月四有耿王庙会,从四月初一到初四,人山人海,家家户户都要招待亲戚朋友。
此外,耿村人也有经商之俗,他们走南闯北,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也带回了许多口头作品。
概括起来说,耿村成为“故事村”源于一条大道、一个集市、一个庙会和一种外出经商之俗。久而久之,这里成了一个巨大的民间文学集散中心。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村民爱讲故事的风气却代代相传,一直保留到如今。
△耿村街景
故事内容及文化交流
耿村民间故事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既有盘古开天辟地、太阳月亮等天体来历的神话,也有历朝历代的人物传说和风物风俗传说,还有大量的生活故事和笑话、寓言,门类十分齐全。其绝大多数具有古朴的正能量,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体相符。当今影视、互联网在发展,口头故事也在发展,它的启蒙教育、科学认识、审美功能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民间百姓也喜欢这种主体性的口头表达。
耿村故事讲述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年5月,曾经召开耿村国际学术会议,日本、德国和我国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对耿村文化现象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年10月,美国故事协会史密斯会长率领67人的大型代表团首访耿村,成为当时惊动国际民俗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美国女娲故事代表团先后7次到耿村听讲故事,其中年10月来了37人,在村中活动了4天。在一般人看来,双方语言不通无法交流,但他们通过翻译进行交流,双方争先恐后地发言,聊到激动处,时哭时笑,非常热闹。
△《耿村一千零一夜》
生动有趣的耿村故事
耿村故事,许多与历史人物有关。张素英讲的《包公祭嫂》中说,宋朝包公去陈州放粮时,发现侄儿包勉犯了法便杀了他,回来就去包家庄向嫂嫂赔罪。嫂嫂把包公从小养大,只有包勉一个亲儿子,一听儿子被杀,又气又悲,但她想了想便原谅了包公。包公想带她去京城养老,她不肯去。包公留下仆人伺候她。包公还多次想回乡探望,但公务繁忙回不去,一次想念嫂娘,让马汉送去三百两银子。当他真的要回去看望时,马汉才说,你别去了,主母已经过世了。包公听了大怒,马汉不得已道出实情:是主母一再嘱咐,我死后不要告诉包拯,妨碍国事。于是包公火速赶回,在嫂娘坟前哭得天昏地暗。这时一匹快马飞来传达皇上圣旨,让包公立刻回京侦破盗宝案件,包公只好恋恋不舍地走了。这个传说,塑造了为国尽忠、执法严明而又具有孝心的包公,也树立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嫂娘形象。
关于孝道方面的故事也有很多。武立红讲过一个《雷劈小寒气》的故事:小寒气娶了媳妇忘了娘,娘病了要吃蜜果吃鲤鱼,他说没钱;媳妇病了要蜜果要鲤鱼,他就卖了粮食去买。回来路上突然雷雨大作,小寒气心虚害怕,就祷告这果子、鱼先给娘吃,说完雷声就停了。他到了家,还是把蜜果和鲤鱼给了媳妇,天上的雷就又轰隆隆响起来。他背上媳妇要去娘屋里躲避,刚走到院里,三声大雷就把他俩劈死了。这就是不孝顺的下场。耿村人很重视孝道,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也很受欢迎。
耿村的民间故事里,还有不少童话。张捧格讲过一个《手指头儿子》的故事,说老两口无儿无女,为养老发愁。一天,老婆儿切菜切掉了一根手指,她便包起来放到一边。不料手指头变成了个小孩子,又叫娘又叫爹,还跳到牛耳朵里指挥它拉犁耕地。一个商人路过看见很好奇,要用一千两银子买走他。老头儿按小孩事先说的“卖了我有了银子,咱家就不再过苦日子了,但我还能回来的”,便答应了。走到半路上,小孩跳到草丛里要回去,不料一只大灰狼吞下了他。他在狼肚子里大喊:“大灰狼来了,打狼啊!”人们就把狼打了一顿。小孩对狼说:“你得把我送到家里。”那狼不敢不送。到了家,小孩跳出狼口又喊打狼,人们七手八脚地把狼打死了。小孩便回到父母身边行起孝来。这是一则很有趣的童话,蕴含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
耿村故事家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靳春争讲的《现代孟姜女》,就是孟姜女传说的新编。故事说,孟姜女和万喜良结成夫妻后,家庭生活很美满。皇帝要修长城,万喜良就去了,一走多年没有音信。孟姜女在家中侍奉公婆,一直奉养到他们入土为安,都不见万喜良回来。她先是听说丈夫累死了,尸体填了城。又听说他在长城承包了工程,发了大财,还娶了个媳妇。于是孟姜女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长城工地,又找到了万喜良的宅院。可是把门人不许她进去,万喜良还骂她是疯婆子,让人把她赶走。孟姜女呼天抢地也不顶用,就在长城上边走边哭。凡是她走过的地方,城墙都轰然坍塌。万喜良出来喊她下来,她也不回头。过去说,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在此处,孟姜女哭倒了豆腐渣长城三千里。故事表现出对孟姜女的极大同情,也表现了对当今某些单位偷工减料不法行为的深切痛恨,借此发出了正义之声。
特殊地理位置所融汇的各地文化、古朴优雅的民风民俗,滋养着当地讲述民间故事的历代村民。闲暇时,到耿村听故事去,它会使你有回到童年的感觉。或寓意深刻或活泼有趣的民间故事,能让你在滚滚红尘中疲惫已久的心放松下来。
(袁学骏/文刊于燕赵都市报年12月6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