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市是河北省石家庄所辖的一个区,原为藁城县,年9月,撤销县级藁城市,设立石家庄市藁城区。藁城县历史悠久,据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汉武帝元鼎四年(前年)在今天藁城区西南置槀城县。
西汉置稿城,稿同槀
《元和郡县志》里记载的槀城县
从史籍记载也看到了,藁城县初置的时候为槀城县,虽然“藁”和“槀”差了一个草字头,并且在古代有时候两个字能够通用,但却还不是同一字。其实不仅历史上曾称为“槀城”,还有过其他的叫法。
清朝《藁城县志》记载的藁城沿革情况
据明、清时《藁城县志》、《正定府志》记载,藁城县在春秋时期名为“宜安”又为肥子国,后来并到了晋国赵氏所辖的区域内。秦朝属钜鹿郡。汉朝置槀城县属真定国。晋朝曾撤销。后魏复置槀城县,北齐改名为高城县,并将县城设为钜鹿郡的治所。隋初郡废却置廉州,隋末义宁元年又复置为槀城,属赵郡。唐朝武德元年改置廉州,贞观初废州,槀城属恒州。天宝末年被安禄山占据。唐末天祐二年更名为槀平。五代十国时又改为槀城。元初为永安州,但很快就撤州仅为槀城县。
金、元两朝藁城地图对比
也正是在元朝的时候,槀城县或者高城县,在槀字上面增加了一个草字头。
为何要这样,明朝嘉靖版的《藁城县志》有记载:
槀城县后于槀上加草者,相传谓恐稿、槀无别。
在古代文字里,稿、槁等字当做枯草、干草讲,意味着干枯、灾荒等征兆,因此被认为不好。
民国时期藁城县城图
民国藁城县域图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藁城县城卫星图
《藁城县志》里在记载完上述那句话之后,也说了:因荒纳稿之说非也。大意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只是民间相传罢了。并且这句话在清朝以后版本的藁城县志里再也没有出现。
其实细分析起来,既然在古代稿、槀、藁等字字义差不多,难免会通用,没准在哪个朝代官方的公文里,把这个字最终确定为“藁”,从而用到了今天。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