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第一村耿村业界共话中国口头艺

北京治疗白癜风怎么治 https://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藁城耿村的振华路上,90多岁的村民靳凤花正坐在邻家门口跟人唠嗑,耳不聋眼不花。见到有客来访,热情地拉住记者,说:“你们叫讲故事,我们叫讲笑话,我活这么大岁数,就是因为没事就听,他们讲开了没清……”靳凤花的意思是,只要你有空,耿村的这些“故事篓子”们,都能绘声绘色地从早讲到晚,从历史故事讲到现实的家长里短,故事不带重样的。所以,耿村被誉为“中国故事第一村”。据普查统计,有的耿村故事家,能讲出多个故事。6月2日、3日,中国耿村国际学术会议召开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藁城举办,时隔二三十年,20多位耿村故事的普查员,再次回到这个承载着厚重民间文化的耿村,看乡村的美丽蜕变,与专家学者、耿村的故事家们共话中国口头艺术的传承。■现场耿村故事的普查队员们再“回家”2日,75岁的故事家董彦娥满脸喜悦,在耿村门口迎接着30多年前,几位曾听她讲故事、记录故事的耿村故事普查队员。“你是时文鸽呗?那时候你带着录音机和本子,我可是给你讲了不少!”再次听到董彦娥老人的乡音,时文鸽像是时隔多年再次回家,眼中莹泪。董彦娥是她普查时包下的两位故事家之一。“老人虽是嫁来这里,但天天听老辈人们讲故事,日久了都会。”时文鸽说,历史上的耿村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人们在此地驿站停靠,歌谣、故事、传说由此聚集,耿村也变成了商品和民间文学的集散地,多年前传承至今,可能是因为“讲故事”是当时人们唯一的娱乐方式。在耿村一路行走,负荆请罪、千里送鹅毛、寸草春晖……一幅幅故事画卷绵延不绝。路旁,故事家武春联激动地迎来送往,与各位“老相识”握手连连。“那时候普查队员来得特别多,多咱来了在我这吃饭、住着,女的住西屋,男的住北屋。”故事家武春联激动地迎来送往,与各位“老相识”握手连连。普查队员秦秀荣再次回到耿村,看到乡村的巨变,感慨万分。“当时普查条件特别艰苦,但乡情乡音难忘,我们挖掘出了那么多好故事、好题材,有的甚至还获了奖,心里非常甜。”秦秀荣说,有的故事令她至今记忆犹新。她曾承包大故事家梁银兰,常用笑话、故事来为街坊邻里排解家庭纠纷,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她邻家儿子跟母亲生气,她就讲了《孝子》和《放着活佛你不拜》的故事,逗乐了母子俩,教育了那家儿子。普查队员们在耿村合影留念普查队员们在耿村合影留念普查队员们在耿村合影留念当天,在耿村村委会的二楼,民间故事再次讲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才才,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发礼、市级非遗传承人靳瑞菊和部分大中型故事家张捧格、武立红、徐凤海、靳静、靳丽棉等十余人进行了讲述。大家为他们的地方口语性精彩讲述热烈鼓掌。市级非遗传承人靳瑞菊为大家讲故事“对关于耿村民间故事的挖掘、抢救、研究,我们一直在做长期的追踪性调查。普查队、藁城人,甚至国内国际很多专家学者也在做。”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说,耿村民间故事普查队员们通过12次摸底调查,搞清了耿村故事的概况。在这里,被先后命名的大中型故事家的有67人,故事家庭5个,集结成书的故事字数将近万。早在年,藁城耿村故事便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民间故事展示出文化自信的底气“我在南开上大学时,第一年就选修了《中国人民口头创作》,实际上是民间文学和民间文艺,当时给我印象很深,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绍本长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