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口中的董大哥藁城董文炳驻防临沂

北京酒渣鼻医院咨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310/8733703.html

公元年(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布《建国号诏》,取《周易》“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以示中原正统,笼络四方,开启了加速攻灭南宋的步伐。

忽必烈以总领漠南汉地的身份初登历史舞台,其间无论哪个民族如何出身,凡有才者皆为所用,可谓谋士武将如云,加之汉地资源充足,这成为他以后成功争夺汗位、建立起大一统王朝的重要原因所在。

其中,藁城董文炳在随忽必烈征战过程中因胆气过人、勇猛无比备受忽必烈的格外赏识和倚重。忽必烈亲切地称其为“董大哥”,曾说:“朕心,文炳所知;文炳心,朕所知。”这样一位受忽必烈信任的武将,曾在驻防临沂时留下了一段爱民佳话。

公元年(至元七年),董文炳任山东路统军副使,治所设在沂州城内,沂州处于与南宋交界的位置,兵祸不断,朝廷发下就近购粮文书,董文炳深知沂州百姓长年饱受战乱之苦,生计无着,自顾尚且不及,哪有余粮可购。于是要求各州县撤掉购粮文书,众僚属认为这是违抗旨意,董文炳态度十分坚决。紧接着速派使者向忽必烈陈情拒绝购粮的“三不可”。

在边界购粮,会暴露我方缺粮事实,此“一不可”;边民本来就劳役沉重,再向他们征购,无疑增加其负担,此“二不可”;让我们的百姓困苦不堪,哪还有人来会归顺我们,此“三不可”。忽必烈认为很有道理,下令取消了这次征购。

董文炳有胆有谋、爱民保民的例子在《元史》中还有很多,如早年在家乡为藁城令时变卖家产帮助百姓度过灾年。面对上级索取,董文炳不愿盘剥百姓弃官而去;多次在征讨中“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对方投降,免去了许多无辜杀戮;行军途中明令兵马不准践踏百姓麦田……

就在董文炳驻防沂州的同一年,那位写下《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张养浩在济南历城县出生了,这首散曲道尽了封建王朝中百姓“兴亡皆苦”的本质,而董文炳能在乱世之中通过自己的力量保全一方百姓,值得后世铭记和赞赏!

主要参考文献:《元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