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钱冀敏
从1月29日起,石家庄在沉寂了20多天之后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1月30日,医院护士刘柳等沧州支援石家庄医疗队的队员们,结束了支援石家庄的光荣使命回到沧州。
刘柳介绍说:“1月29日下午6点多,领导在我们入驻酒店的大厅当面向我们发布了最后一条命令:你们所有任务已完成,请各领队带领每一名队员顺利回家,收到请回复!大家以雷鸣般的声音齐声回答:收到!”
得知能回家的那一刻,刘柳和队友紧紧相拥:“我们终于胜利了!”
塑料袋御寒
1月31日,刘柳告诉记者:“现在我和队友正在沧州一酒店进行医学观察和休养,离家越来越近了,心里也越来越踏实了。”
白衣执甲,护佑山河无恙。石家庄的疫情得到控制,离不开众多医护人员的逆行出征。
回首支援石家庄的20多个日夜,刘柳感慨万千。
今年34岁的刘柳,是医院产一科主管护师,也是河间支援石家庄医疗队队员之一。年2月,她曾主动请缨,在抗疫前沿的感染病房工作,40天没有回家。此次石家庄疫情发生后,刘柳再次奔赴抗疫一线。
刘柳回忆说,石家庄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纷纷驰援。1月5日凌晨3点半,还在睡梦中的她接到紧急通知:支援石家庄藁城区,5点准时集合出发。
刘柳没有丝毫犹豫,马上起身收拾行李,医院和队友集合,甚至来不及亲吻一下熟睡的儿子和女儿。她顾不上多想,4岁的女儿一觉醒来会不会哭闹着到处找妈妈……
5点之前,刘柳和另外7名护理人员到达医院,准备好物资便马不停蹄踏上了去往石家庄藁城区的征程。
疫情形势严峻,当天8点左右到达藁城区后,她和队友很快接到了核酸样本采集任务,短暂休整后直接进入了工作状态。刘柳和同伴当天共采集约人。
刘柳回忆说:“在消防大队采集样本时,消防队员齐刷刷向我们敬礼致敬,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
到达石家庄的第二天赶上大幅度降温,刘柳的手冻得麻木,起了冻疮,护目镜和面屏上的水珠很快就结成了冰……
由于出发匆忙,刘柳和队友带的衣物不多,他们害怕感冒生病影响工作,便把带来的所有衣服全都穿在身上。
为了御寒,他们还想到了用塑料袋御寒的妙招。
刘柳介绍说,天实在太冷了,队友就想到了把身边一些塑料袋剪开裹在身上御寒的主意。
特别的生日
1月16日这天,是刘柳到达石家庄的第12天,她迎来了自己34周岁生日。
刘柳把这个小秘密装在心里。到入驻酒店吃早餐时,她发现自助餐里有小蛋糕,于是和酒店工作人员沟通后,拿了几块小蛋糕回房间。她准备晚上任务结束后给自己过一个简单的生日,许个生日愿望。
这天从早晨7点出发,完成3个采集点的核酸样本采集任务,刘柳回到酒店房间已经是晚上8点半左右。
她给家人拨通了视频电话。刘柳说:“11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一边祝我生日快乐一边抹眼泪。”
刘柳的儿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对于别人来说是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我来说,是个很特殊的日子,因为今天是妈妈的生日。由于石家庄疫情,妈妈被调到石家庄工作,这是第一次我没有陪她过生日。虽然她没有在家,但爷爷奶奶还是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和生日蛋糕为她庆祝生日。唉!这是妈妈过的一个最最最特别的生日吧!虽然妈妈离开我时很不舍,我希望能天天陪着她,但石家庄有很多人需要她的帮助……”
刘柳的儿子把日记读给她听,她觉得心里既暖暖的又酸酸的,儿子真的长大了。
挂断电话,刘柳就听到了敲门声。原来酒店工作人员听说她过生日,专门为她做了长寿面。
刘柳说:“在异乡过生日,这碗热乎乎的长寿面真的让我很感动,虽然没在家,但我也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后来,刘柳取出小蛋糕,没有蜡烛,队友用火柴代替插在小蛋糕上,为她唱起了生日歌。
刘柳默默许下心愿:“希望疫情尽快过去,河北回归平静,一切安好……”
靠吃药入睡
进机关、入社区、下村镇,刘柳和医疗队队员们身穿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常常一干就是10几个小时。饿了,队员们就说说话转移注意力;累了,队员们就倚在角落里歇上一会儿……
一次,刘柳和队友为一家养老院的老人进行核酸样本采集。这些老人大都行动不便,有的老人长期卧床,还有的患有老年痴呆……这给核酸样本采集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刘柳和队友能做的就是用温柔的言语,不厌其烦地大声说:“爷爷、奶奶,啊,张开嘴,我帮您看看。”
穿上防护服尽量不喝水的队员,再这样扯着嗓子喊上半天,摘下口罩时,嘴边都泛起一层白霜一样的东西,有的甚至嘴唇干裂流血。
对于一些不愿张嘴的老人,刘柳只能哄骗说:“您张嘴,给您一块糖吃,可甜了!”当他们听后张开嘴的那一瞬间,刘柳真想给他们的嘴里放上一块糖,让他们甜到心里。可没办法,这时只能骗他们了。
1月22日起,刘柳和队友开始为中风险地区的一些小区开展采集工作。为了不在中风险地区多逗留,队员们中间不休息,不进食进水。他们一套防护服穿7个小时,直到把工作做完,才放心地脱下防护服返回驻地。
刘柳告诉记者,平均每名队员每天要完成至人次的核酸样本采集任务,这就意味着胳膊要抬最少至次,有的队友肩周炎犯了,依然忍着疼痛坚持。
长时间戴N95口罩,刘柳面部过敏,瘙痒红肿。长时间穿防护服,紧张劳累,使她的美尼尔氏综合征(一种耳源性眩晕疾病)犯了,她每天吃药强忍着完成采集任务。
刘柳说,支援石家庄的20多天,每天都要靠吃“安定”才能入睡。白天工作紧张劳累,夜里休息,手机不敢调静音或振动,因为夜里随时会接到新的通知……
1月19日,刘柳在她的朋友圈这样写道:“这一宿……醒了6次,最后一片‘安定’也没让我踏踏实实地睡着……”
尽管如此,在刘柳看来,所有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在无怨无悔付出的同时,刘柳也被感动着:医院的领导给队员们买了保暖衣服和鞋子、各种备用药送到石家庄;石家庄的姐妹得知她“援石”,送来了暖宝贴、面膜、药物等,经过门卫三道工序消毒才送到她的手里,她和姐妹隔着玻璃相对而笑;离开石家庄返回沧州时,警车开道,路上的人们挥手向英雄致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392.html